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说到“财商”,大家就会联想到理财,自然而然的,很多人把财商教育也归为理财教育。的确,财商教育包含理财教育的内容,但并不是等同的关系,并且差别非常大。

举个例子吧,我的大学和硕士阶段学习的都是金融学,身边的同学自然也都一样。但毕业十年后,或者五年后,彼此的经济状况就有了较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泾渭分明。为什么呢?有一些可以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收入也不错,但钱袋子却总也鼓不起来。有些人收入不是特别高,但是几年光景,房子、车子都有了。

我认真分析身边的这些案例后,总结发现,理财观念的树立和理财知识的储备是一个相对简短的过程,但财商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各种投资工具即便我们以前没有学习过,但由于有大学阶段的知识储备,所以搞明白一款理财产品并非难事,但在生活中如何恰到好处的运用各种理财工具,把财商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习惯的应用。

2008年北京的楼市低落,2008年底,我判断这是一个楼市的阶段性低点,拿出自己几年的积蓄付了首付,在北京郊区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事实证明,我的判断特别正确。不仅买在了低点,而且加上后来陆续出台的各种房贷优惠政策,使我的购房成本大大降低了。与此同时,这些政策也促使房价火箭般的反弹,A股市场也一度出现了强势反弹。

我当时还给朋友推荐了几支股票,后来涨势都不错,但是急于还贷款的我,没有却抓手边的投资机会,而是选择了提前还贷。现在想来做的有点傻。当时跟我一同贷款买房的同事还劝我说,银行利率这么低,当然还是投资股票更划算。结果是,他在股市赚得盆满钵满,我急着还贷节衣缩食。

我当然知道他说的特别有道理,我也知道从投资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我做得也是不理性的选择。可是为什么还要这么干呢?难道我是风险厌恶者吗?

也不是的,我做过股票、期货、外汇投资,也买过基金、保险。但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能欠别人的”。小时候,妈妈常常说,自己节俭些,不能伸手向别人借钱,借了钱生活不踏实等。这种教育使我的潜意识里有种“不能负债”的观念。这种“不能负债”的观念在传统家庭里非常常见,甚至到现在仍有很多家庭因为这个原由而不愿意贷款买房。

去年,我看了美国儿童教育家法格尔写的关于儿童教育的书,虽然书已经写了很多年了,但我觉得还是非常有远见,有借鉴意义。她在书中写道:有些父母不赞成在这种情况下预支给孩子或者借给孩子零用钱。当然这是根据每个家庭具体情况而决定的。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允许孩些89岁的孩子品尝一下借钱的滋味呢?既然借贷行为也许会陪伴孩子的一生,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介意让他们早早接触这一领域。

知识的输入是个简短的过程,但思维习惯的形成却是从小养成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有出众的财商,就必须从小培养他这方面的思考能力,从生活的点滴开始。

也许有些家长会认为,过去没有这么多财商、情商方面的教育,孩子长大了也活的挺好的。我个人觉得,这部分家长并没有把孩子今后要面临的时代和面对的生活与过去做比较。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每个人或者每家公司都是金融体系中的一部分,消费者、借者、贷者、投资者、从业者……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终生努力工作,节俭生活,但始终没有变得富有。并且在一轮一轮的资产价格上涨的泡沫中被“洗劫”得越来越贫穷。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曾说,穷人储蓄是补贴富人

中国人喜欢储蓄。可储蓄越好的人,越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贬值得越快。在进行民调中我们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中低收入者会把储蓄作为自己的主要投资手段,并鼓励子女储蓄。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点——不关注财经资讯。

不关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就找不到好的商机,同时,也摸不清投资的脉搏,所以这些人要么不理财,要么是理财以亏损收场。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富裕的生活才能为幸福保驾护航,在一个经济金融社会,培养孩子的财商是一种必然选择。

小女拙见,期待更多亲子教育交流。http://www.caishang180.com/

话题:



0

推荐

王森

王森

1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王森,《财商180》栏目制片人兼总策划,资深财经媒体人,原央视证券资讯频道《财智汇》栏目主编。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