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编者按:有个朋友跟我讲,不少企业家已经放弃培养二代,着手培养企业家三代。为什么呢?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为什么商业领袖的基因未遗传呢?是时代机遇,还是作为企业家应有品质、精神、思维未得到培养和开发,还是别的什么?

      

当日莎女士告诉我,她刚刚领着一位中国百货业王牌企业家的公子去日本进修并展开了一段“百货研修之旅”,我有些吃惊。

       “你怎么干起了帮企业家教育儿子的活儿?”

       在我心目中,日莎女士一直是新女性的代名词。十数年旅日经验,促进中日企业合作,专注奋战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前沿,所以她的这一举动确实让我惊讶。

       无视我的O型嘴,日莎女士开始讲述她对日本东京大田区家族企业后继无人的深深担忧。纵然很讨厌“小孩”这一物种,也因对大田区未来的担心,她开始关注企业家下一代的培养,并且正在作出尝试。

东京大田区町工厂可视为日本版的高新技术区,不过如果你仅仅把它看成“中国的中关村”,那就错大发了。如果你拿这个地方询问日本人,对方一定会很骄傲的告诉你,没有大田区町工厂便没有美国宇航局。

我们来看一些数字。在大田区町工厂,工厂数为4362家,员工总数却只有35741人。你没有算错,平均下来,每家工厂的员工数仅为8人。这是大田区町工厂的特色,规模仅为1~9个人的工厂占总数的80%。在这里,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工厂,但不容小觑,他们的技术都是最专营的。

然而,作为地区GDP贡献的一大中流砥柱,大田区工厂所有者们,摆在他们面前迫切困惑是家族企业后继无人,日本高水平线的劳工成本,这些工厂急需技术转让。

日莎猜测,可能年轻的日本人已对这些家族技术不感兴趣,或者觉得老套,但最根本的却是,对于这些技术,年青一代没有将之转化为当前市场所需产品的能力。而有志接手技术的年轻工厂主们,又缺乏了洞悉经济和企业运作的思维,所以很多工厂面临着淘汰。

每说到此处,日莎又要为大田区下一代面临的接班人缺失而痛心一番。生孩子是最简单的一步。要养好孩子,把他们塑造成企业家的样式才任重而道远。

日莎女士参与的这次带队,并非是企业家的“亲子游”,是期冀透着对日本较国内更发达的业态考察,传达给下一代更多的先进理念,在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方向更具挑战性和充满机遇的当下,企业家都希望下一代具有更多的抗压抗风险和开拓能力。

在谈及企业家二代的培养问题时,日莎女士提起她较为崇拜的日本人物之一,美籍的清崎先生,就是写了《穷爸爸富爸爸》的人。清崎先生的公司最近破产了,这也丝毫不影响日莎女士对这本书的评价。

对于下一代财富观的教育,应该从小做起,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作为企业家接班人的他们。一个人管理财富的能力,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多半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有了敏锐的商业嗅觉,才能把握商机,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带领企业抵御风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许是家族企业的发展困惑,也许是时代发展所需。国内像日莎女士这样着眼于培养企业家接班人的从业者和机构渐渐多起来。青少年的高端商学院、小企业家培养班,小金融家训练营等悄然兴起。

培养下一代的财商思维,并不仅是等其长大后,扔去X大光华学院,X大财政金融学院,或者扔去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商学院就能解决的事情。英美等发达国家均对儿童理财教育设定了清晰的教育目标与教学规划,例如美国对儿童理财教育的其中几项,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等。并在不同阶段,学校会组织相应的活动,促进孩子财商培养。

对比起来,国内对于青少儿的财商教育重视程度远不及国外,这可能也是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后,发现一些人对于金钱的过度追求,财富观极度扭曲,“啃老”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古老文化里有一条“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不看重商人,更不注重商业思维的传承和教育。可在中国正向市场经济迈进的今天,不管是商人、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是经济体中的一员,必须要懂点经济规律,有正确的认识并能运用,才能管理一家企业,管理一方水土,管理好自己的小家。不管是浙商、晋商、徽商,优秀的商业思想都要传承。

有人说,美国搞市场经济搞了100年,我们搞市场经济搞了30年,当然我们还没有追上。美国搞青少儿理财教育搞了80年,希望我们也能尽早重视,有专业的财商教育机构搞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财商思维教育体系。 

 

作者:宿小庆(财商180节目组)

话题:



0

推荐

王森

王森

13篇文章 8年前更新

王森,《财商180》栏目制片人兼总策划,资深财经媒体人,原央视证券资讯频道《财智汇》栏目主编。

文章